第03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中国商飞官网 | 手机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5年10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系统工程管理概念的历史演变
□ 梁德刚

日常工作中,很多人经常会遇到工程管理、技术管理、系统工程管理等名词,大家一定会感到疑惑,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笔者就以权威标准与指南为准,带大家一起溯本清源。

这个事要从1969年说起。当年,美国国防部(DoD)发布了第一份系统工程标准——MIL-499《系统工程管理》。该标准不仅要求产品必须以任务或需求为导向来开展正向设计,还针对产品架构、设计权衡、确认验证、构型控制等研制活动提出了技术要求。巧合的是,阿波罗登月计划在同一年成功实施,该工程项目也成为第一个经官方认证的系统工程应用实践。

1974年,MIL-499A发布,同时该标准更名为《工程管理》,这也是第一次对“工程管理”作出了标准定义。

到了1998年,EIA-632《系统工程设计方法》发布,替代原先MIL-499A。该标准首次提出“技术管理”一词,并就规划、评估与控制过程提出了相关要求。

时间来到2023年,用于取代EIA-632的ISO 15288《系统与软件工程——系统全生命周期过程》最新版发布。而其中的“技术管理”活动已由原先3个增至8个,如技术规划、需求管理、构型管理、度量等。

没想到的是,2年后,技术管理又“认祖归宗”了。2025年,在国际系统工程委员会(INCOSE)发布的《系统工程知识体系(SEBoK)》2.12版本中,为进一步强调系统工程的成功离不开有效的“管理”,特意又将技术管理更名为“系统工程管理”,并利用《系统工程管理规划(SEMP)》这个“火车头”来拉动各要素,提升活动间统筹与协同能力。

好似历史的车轮转了一圈——从刚开始的“系统工程管理”,这一概念逐渐演变为“工程管理”“系统工程”和“技术管理”,最终又回到了“系统工程管理”。而这也正是这些名称会同时出现在大家面前的原因。

那么,如今的“系统工程管理”到底包含了哪些要素?这些要素之间又是什么样的关系?后续,笔者将继续为大家“答疑解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2517号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大道1919号 邮编:200126 电话:86-021-20888888 传真:86-021-68882919

使用帮助 | 网站使用条款和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