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空枢纽门户如何加速建设?航空合作与区域经济如何协同发展?在4月9日举行的重庆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发展大会上,来自政府部门、航空企业、机场等300余名嘉宾齐聚一堂,共同为重庆世界级航空枢纽建设把脉献智。
重庆打造国际航空枢纽有何优势?重庆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何庆表示:
2024年全市“一大四支”运输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4991.7万人次。其中,江北国际机场完成旅客、货邮吞吐量4867.7万人次、47万吨,分别同比增长9%、21%,排名全国第七位和第九位,旅客吞吐量创历史新高,国际通达性不断增强。
如何找准自身特点,突出区位优势?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有限公司总经理侯伟认为:
重庆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是国家向西向南对外开放枢纽。同时,重庆向东衔接长三角,向西直抵中东欧,向南辐射东南亚,向北联动东北亚,在国际航空运输网络中具有独特的战略地位。
针对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中国民用航空局发展计划司司长张清建议:
国际航空枢纽建设要对标航空枢纽国际领先水平,除了切实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系统谋划,还要与重庆市域和成渝地区其他机场加强联系,切实体现和发挥成渝世界级机场群的特点和优势,更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如何聚力建设国际航空枢纽?重庆机场集团董事长黄伟表示:
枢纽是系统的关键节点,是要素交互的中心。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不是某一家航空公司、某一个大型机场的“独角戏”,而是全行业以及相关地方共同演奏的“交响乐”。要共担重任、协同共建,一起推动形成国际航线网络互补、关键资源优化配置、航空枢纽差异化发展的良性格局,共同推动中国民航国际航空枢纽体系向更高质量、更强竞争力发展。
如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完善航空服务?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经管系教授李桂进以通程航班为切入点指出:
在中转效率方面,枢纽机场与国际标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国际航协默认的最短中转时间(MCT)的标准,国际转国内90分钟,国际转国际90分钟,国内转国际60分钟,简称“MCT996标准”,在一些千万级机场,跨航站楼的MCT则被拉得更长。中国香港、法兰克福、慕尼黑的MCT分别是50分钟、45分钟和30分钟,它们为什么能做到?因为它们在飞机、旅客和行李这三大中转流程上持续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