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中国商飞官网 | 手机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24年12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流淌历史的缩影 浓缩城市的文明
——读《伟大的中国大运河》
□ 潘玉毅

同样介绍一个人、一处景、一件物事、一段历史,有的人讲来干枯乏味,令人昏昏欲睡,而有的人讲来妙趣横生,引人入胜,讲述者不同,呈现的方式不同,给受众的感觉天差地别。毫无疑问,中国国家博物馆团队是很好的讲述者,由其编著的《伟大的中国大运河》用简明的文字、精美的图片,向读者展示着大运河的今昔。

于很多读者而言,这本书掂在手里沉甸甸的,沉不只是因为书本的分量和手感,更是因为历史的厚重。全书从世界的运河讲到中国的大运河,从2500余年前春秋时期开凿的古邗沟讲到“诗路”雅意绵延至今的浙东运河。在谋篇布局上,以大运河的十大河段为叙事脉络,将全书分为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卫河(永济渠)、通济渠、会通河、中运河、淮扬运河、江南运河、浙东运河十个篇章,每一个篇章都罗列了不同河段两畔最具代表性的城市、风物及人文胜迹,更有文物、地图、照片、示意图等作为佐证。间或穿插文人吟咏的诗句,使得运河的气韵更显灵动,仿佛它是活的一般。不知不觉,将人从现实中剥离开来,带回到几百上千年前,得以看见运河两岸的风光和场景,伴随着闹与静、盛与衰的演绎,走过一程又一程、一年又一年。

就文章的体裁而言,《伟大的中国大运河》当属说明文,语言严密准确,通俗易懂,文字朴实无华,没有故弄玄虚的味道,而是基于客观事实进行科普与阐述。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河流是阻隔交通的屏障,也是连接两岸的纽带,还常常是文明的起源之地。逐水而居,依水而生,因水而兴,自古以来,传统村镇的选址几乎都与水系有着密切的关系。水是生命之源,也是发展之源。民间有句俗语,叫作“要想富,先修路”。在没有飞机、没有高铁、没有汽车,交通还远远不如今天发达的古代,舟楫是人们出行、运输的主要形式。对于船只来说,有一条宽广无垠、四通八达的河流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比如大运河。皮日休《汴河怀古》的其中一首写道:“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千里运河,连通南北,造福多少国人。古代南方的士子文人进京赶考靠的是它,商贾贩夫南来北往靠的也是它,堪比“国之大者”的漕运离不开它,就连乾隆六下江南,也是沿运河而往……历史书上抖落的几片碎纸屑,十之八九就有多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与大运河有关。

我在读《伟大的中国大运河》的时候,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我所在的城市慈溪,位于后海之南,是宁波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亦是浙东运河的所经之地,故而看到浙东运河篇尤其读到介绍宁波的文字,倍觉亲切。作为中国大运河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浙东运河是我国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它西起杭州西兴,东至宁波甬江入海口,全长250余千米,将内陆的大运河与海丝之路相连接,为推动中外商贸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浙东何以繁华?便利的水运交通对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着非凡的意义与作用。据说,浙东运河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200千米航道,被称为“当代正在使用的活态的交通博物馆”。

正如大运河将沿线城市和风光串珠成链,自北向南,各显特色。《伟大的中国大运河》将流动的大运河送到我们面前,让我们对运河,对运河两岸的城市,对中国不同时期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功莫大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2517号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大道1919号 邮编:200126 电话:86-021-20888888 传真:86-021-68882919

使用帮助 | 网站使用条款和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