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中国商飞官网 | 手机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4年3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战斗力的精神源头
□ 李子诚

战斗力可以说是一个组织的魂魄。大事难事急事,都得靠组织战斗力。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人从零开始,打造了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执行力和作战力的组织。这就是曾国藩和他一手打造的湘军。

清末,太平天国曾在广西金田村爆发,随后一路北上、攻城略地,后占领南京,声势浩大。而曾国藩作为一名文官,却能带领湘军战胜太平天国,他是如何将“湘军”打造成一支能征善战、所向披靡的队伍呢?

挑选有信仰的人

曾国藩是一个非常重视精神力量的人。他曾说:“古来名将得士卒之心,盖有在于钱财之外者;后世将弁专恃粮重赏优,为牢笼兵心之具,其本为已浅矣。是以金多则奋勇蚁附,利尽则冷落兽散。”意思就是,自古以来的名将,可以获得士卒的衷心拥戴,主要缘由不在于钱财,而是名将自己的一言一行感召人。后来一些将领,专依赖自己粮多钱多来笼络士卒,如此的军心便不稳固。钱多,人人奋勇当先,归附到麾下,无利可图,便都作鸟兽散去。

曾国藩认为,精神的力量远大于身体的力量。这一点从他选人用人的原则上可以得到体现。 曾国藩选取军官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选世人”。他不选像在绿营那样有经验的武将,而是选那些没有打仗经验的读书人。这让很多人不能理解,行军打仗不是应该找有经验的吗,怎么会找所谓的“文弱书生”呢?但曾国藩认为,行伍出身的莽夫虽然有一时之勇,但是没有坚定不移的信仰,而信仰程朱理学的书生可以迸发出惊人的勇气和能量。

曾国藩的手下有一个教书先生出生的武将,名叫罗泽南。他本人年过三十才考上秀才,后以教书为生,曾国藩创办湘军后追随其后。虽然以前从来没摸过兵器,但是他带兵作战,居然卓有成效,屡屡以少胜多,堪称湘军中的战神。有人问他制胜之道,他说:“无他,熟读《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数语,尽之矣。”清代国家正规军的军官多是武人出身,大字不识几个,文化素养很低。而湘军的将领大多是知识分子,书生出身的占了一半以上。

传递共同的信仰

当时驻长沙的绿营军,军纪废弛、四处扰民致使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曾国藩每逢三日、八日,就召集军队到操场上进行“训练”。这里的“训练”分成了“训”和“练”两个部分。所谓的“练”就是练习军事技能,而“训”,就是“训话”,也就是政治思想教育。“训”和“练”相比,曾国藩更重视“训”。“集诸勇而教之,反复开说至千百语,但令其无扰百姓。”“每次与诸弁兵讲说,至一时数刻之久,虽不敢云说法点顽石之头,亦诚欲以苦口滴杜鹃之血。”其目的“盖欲感动一二,冀其不扰百姓,以雪兵勇不如贼匪之耻,而稍变武弁漫无纪律之态”。曾国藩除了“训话”外,他还亲自编写了《爱民歌》,采用民歌歌谣的方式进行教育,这可以说是曾国藩的一大发明。

让信仰出战斗力,让精神出战斗力,让军队成为“呼吸相顾,痛痒相关,赴火同行,蹈火同望,胜则举杯酒以让功,败则出死力为相救”的组织。这是湘军的制胜之道。伟大的事业背后都有着伟大的价值追求和神圣的使命,精神信仰是一个组织拥有强大战斗力的关键所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2517号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大道1919号 邮编:200126 电话:86-021-20888888 传真:86-021-68882919

使用帮助 | 网站使用条款和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