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中国商飞官网 | 手机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24年2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叩街问巷
曾经的大场古镇时光
□ 周林
如今的南何支线少年村路道口 资料图

如今,每当我从场中路西头拐入守仁桥路时,目光总是会本能地搜索马路两边的街景,心里便会掠过一种怅然的感觉。马路东边的房屋基本全部推倒,等待再建;马路西边是高低错落呈几何形的各种新建筑,因为有高高的围墙阻挡,难以窥见“庐山真面目”。不过,据说这是重新建造的大场商业街,什么时候开业尚不知。守仁桥路上除了南来北往的车辆不时卷起阵阵尘土外,就没有什么动静了。这不由让人的思绪跳回到三十多年前。

三十多年前,守仁桥路两边分别是大场镇的银杏街、东街、西街、北弄街、大场河路……以及由这些街路贯穿起来的密集居民房屋和毗连的大小商店。大场镇占地面积虽然不大,但是历史悠久,远近闻名……

大场镇成陆于唐代之前,建镇于宋代,当时是生产加工买卖盐业的重要场地,故名大场。由于靠近走马塘,水陆交通方便,形成集镇。传说走马塘是宋代抗金名将韩世忠来回“走马”的河道。至今走马塘还是基本与场中路平行横穿三个地区的一条河道。

大场镇在明代形成规模,有“三里东西一条街,南北九桥十八弄”之称,是土布、粮食、日杂物、铁器交易买卖的集镇。大场镇的地理位置决定其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之地,也成为兵家必争的要冲之地。远的有“血洗临江街”,近的有“大场浴血战”。那是1937年10月,中国军队为抗击日本军队的进攻,最后以血肉之躯在此与日寇搏斗,牺牲惨烈,最后大场失守,团长引咎自戕。为此大场镇中曾立有一座纪念牌坊。还有《一江春水向东流》和《大桥下面》等新老电影都曾将镜头聚焦于大场古镇,留下难忘的影像记录……

大场镇在漫长的岁月里几经兵燹又几度复原重现生机,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大场镇还有“小桥流水,人家尽枕河”的景象,1982年填河筑路后守仁桥路、大场河路这些填河之后留下的路名,以及道路房屋巷道格局,仍然能让人感受到江南小镇的风情。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工作单位在大场镇的东头,四周又全是田野小河一派乡村风光,因此大场镇就成了我们经常光顾的“后镇”。那时候场中路上几乎没有公交车辆,我经常步行从东头的银杏街拐入东街,穿过守仁桥路直到西街尽头,然后在沪太路乘58路公交车回市区的家;还有许多傍晚下班时分,团支部集体组织大家去大场体育场溜旱冰,或是去大场影剧院看电影……二十多人浩浩荡荡、前呼后拥,有的步行,有的骑自行车后座再带人,沿着少年村路,过南何支线铁路道口向西,跨过走马塘上的香花桥、济惠桥,迎着夕阳闻着田野的芳香,很快就到了目的地,这是一条到达大场镇的“捷径”。

这时候的大场镇是宁静古朴、闲静恬淡的。特别是东街,很少有商店,基本全是居民的住房。记得午后在东街两旁屋檐相向、石板铺路的窄巷里行走,不时会有糯软的苏州评弹和缠绵的越沪曲调飘来。这种曲调在别的地方听来好像没什么感觉,但是有深巷幽宅作背景,这些曲调就显得特别的空灵清脆有韵味,像一根羽毛捋撩心扉,让人心境舒坦。还有春夏之交、细雨飘飞的时节里,撑一把伞走过东街,会不时悄悄地穿过正对着巷子的过街楼道,看里面用竹篱芭围起来,四周种着树开着花的粉墙黛瓦人家……这时脑海就会想起陆放翁的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明朝深巷卖杏花……

这时候,大场镇东、西两街的房屋大都已经居民翻造过,高低参差不齐、色泽样式不同,但总体还保持着昔日江南小镇的格局。有些低矮屋顶的瓦楞间还串出一根根枯黄的“瓦松”,仿佛时光就此停滞。记得那时大场镇街上每间隔十几步就有一个公共水龙头,四周是用水泥砌起的浅浅水池,池底都被自来水冲洗得光滑如镜了。许多人洗衣、洗菜都喜欢把东西摊在水池里;有些老妪还用木棒敲打衣物,宛如在河边洗衣服……这种古老的洗涤方式令我有时光倒流的新奇感。

到了西街,就像步入另一个世界,这里两旁鳞次栉比的店铺令人有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之感。百货店、食品店、点心店、粮油店、杂货店、竹器店,还有照相馆、新华书店……有一阵“美发店”特别多,什么紫滕美发店、真尤美理发店、美美发屋、露露理发店……每次路过这些装潢简单、却又宾客云门的美发店,感觉大场镇的人在追求时尚这一点上永远与市区同步。不过,西街上留给我印像最深的还是一家新华书店。因为工作关系,我经常来此书店,为单位购买宣传书籍。

书店位于大场西街537号,正好处于西街与北弄街十字路口,店堂面积并不大,但布局紧凑,井井有条,图书品种丰富,既有中外名著,人文历史,也有大中小学教材,还有地图画册,各种文化用品……是大场镇最有文化气息的地方,也是远近村民和附近部队机关工厂人员喜欢光顾的地方。

我经常在下午来此为单位选购理论学习宣传书籍,店经理总是热情接待,细心为我挑书选书。书多时他便分吩付店员第二天送书到厂;书少就当场为我捆扎,让我直接带着回厂。然后我就拎着书,有一种完成任务的满足感,穿过北街弄,从西街古色古香、门上有两只石狮子衔环的万益酱园、一品轩工艺美术商店、高顺记羊肉店前走过,在沪太路上乘58路公交车回家。

还有时会顺便再去西街南面的大场河路上逛逛。这里有大场集贸市面、红光书场、大小饭店,还各种小摊小贩……呈现的是另一种热闹嘈杂的市井氛围。

就这样,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里,大场镇对我是一个来了没有“惊艳”,不来却又会“想念”的地方。大场镇虽然日渐陈旧衰败,但那纯朴的民风、拥挤密集的街巷、闲静恬淡的古镇氛围、甚至那带土味的“上海大场话”……都给我留下特别亲切温馨的记忆。只是这世界变化太快,回不去的大场岁月只能在记忆里复活。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2517号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大道1919号 邮编:200126 电话:86-021-20888888 传真:86-021-68882919

使用帮助 | 网站使用条款和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