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对待错误的态度,见修养,见品性,见作风,见境界。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愿闻其过。事实上,恰恰正是得闻其过,才能让人引以为鉴,变得心明眼亮。
唐代陆贽在《奉天请数对群臣兼许令论事状》中写道:“以补过为心,以求过为急,以能改其过为善,以得闻其过为明。”他以此告诫世人,面对过失,不仅需要正确认识,拿出有失必纠、知错必改的态度和勇气,即知即改、立行立改的行动和自觉,还要善于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主动查找自身偏差,敢于给自己“开药方”,及早改正、及早纠偏、及早补救,防止小错酿成大错。要想更加通晓事理、不断成长进步,就要“以得闻其过为明”。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后人据此概括出成语“闻过则喜”。子路是孔子的优秀学生,他能成为贤达之人,与其善闻其过、勇于改过有很大关系。过错,往往是自己不易看到或难以认识到的地方,正是有了他人的指正,才能让我们深刻检视自我、反省自我,从而修正自我、成就自我。
木受绳则直,得闻其过能够不断纠正航向、大道直行。春秋时期有个叫高缭的人,为人谨慎,在齐国宰相晏子手下做官三年,从来没办错过事。一天,晏子却突然把他辞退了,晏子身边的人都不理解。晏子说:“我是一个不中用的人,正如一块弯弯曲曲的木头,必须用墨斗来弹,用斧头来削,用刨子来刨,才能做成一件有用的器具。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毛病和缺点,但如果别人不给予提醒的话,自己是看不到的。但是高缭呢,他在我身边待了三年,看见我的过错,却从来不说,这对我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再用他了。”晏子可谓是一个聪明人,他用人就是让别人指出错误,使自己常检视、少犯错。
知过不讳,改过不惮。我们党始终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做到闻过则喜、从谏如流。老党员、原武汉军区空军司令部机要处处长刘忠信,有次在接受采访中谈道:“我的一生,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本账’:一本是组织给予我的荣誉账,一本是我的缺点错误账。荣誉账是对我的激励和鞭策,缺点错误账可以让自己警钟长鸣。”刘忠信活到老、纠错到老、改造到老,一直保持思想长青。
知一重非,进一重境。现实生活中,有少数党员干部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缺点和不足。有的对他人指出的问题,不以为明,反而认为是给自己难堪;有的闻得其过,却不愿接受,坚持我行我素,放任错误成为弊病。诸如此类的问题不解决,党员干部就难以通达明理、修正自身。
对党员干部来说,“以得闻其过为明”反映的是一种自我革命精神。我们党之所以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新征程上,党员干部惟有保持正视问题的自觉,拥有刀刃向内的勇气,善于从过错中反思和警醒,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才能砥砺品格、增长才干,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据《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