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思想的力量”上海青年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演讲活动在上海举行。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优秀团员和青年代表走上舞台,以生动鲜活的“自己的故事”和“身边人的故事”,讲述自己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实践建功的心得感悟。上飞院王心怡参演并讲述了C919大型客机控制律团队“从无到有、从零到一”的奋斗故事,感动了现场无数团员青年,获得“优秀演讲者”荣誉称号。本报特分享精彩讲稿,以飨读者。
让中国的大飞机拥有中国大脑,这是C919大型客机控制律团队逐梦十年刻在骨子里的奋斗目标。电传飞行控制律是飞机复杂的控制算法,能够帮助飞行员对飞机几十个系统进行操作,实现飞行姿态和轨迹的控制,是国产大型客机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被喻为飞机的“大脑”。
C919立项初期,我国大型客机控制律的研究积累几乎是一片空白,控制律设计供应商报价近10亿人民币,还只能以黑盒的形式交付。10个亿,花10个亿,我们也依然无法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困境,团队毅然决然地迈出了重要一步——决心自己设计!
这一步,难吗?
从最初两页纸的控制律设计手稿到最终蜕变成为为飞机保驾护航的完整系统,10年——漫长的攻关过程,为 C919 做控制律,难就难在,这是第一次!人们对摸索初期的迷茫与困惑常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而对控制律团队来说,“你都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就意味着“连摸着过河的石头都找不到”。第一次面对未知带来的迷茫不时萦绕在成员心中。而更多时候,“第一次”带来的是突破未知的动力:
缺少参考资料,就一次次进行仿真计算;没有经验可循,就一次次试验验证。不断挑战极限气象,在陕南山区追冰,在内蒙古大草原追风,在吐鲁番斗酷暑,通宵达旦、拼尽全力、把每个第一次都变成一次又一次!一次次背后,终于迎来了第一次模拟仿真完全正确!第一次飞行员操作验证!第一次飞机成功离地!第一次进行高风险、高难度试飞科目!
三千次日月交替,十余载春秋轮回。10年前,十几名刚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就是用无法想象的开创与坚持,才换来了质的飞跃——中国大飞机的“中国大脑”从一个概念变成了一个产品,从图纸变成了现实,从“0”我们大步迈向了“1”。
2022年9月29日,C919大型客机获颁型号合格证,9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C919项目团队代表并对大家表示,你们是国家栋梁、英雄功臣!
9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中国商飞公司时“一定要把大飞机搞上去”的殷切嘱托言犹在耳,是的,我们有幸身处大飞机发展最好的时代——国产大飞机取得的每一个新突破,都饱含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期望。一面旗帜引领一条道路,在探索实践、攻坚克难的大飞机奋斗路上,总书记的话语时刻引领着、激励着我们突破了一个又一个“从零到一”。
我是一名大飞机事业的见证者,也是一名大飞机故事的发声者。跟随着大飞机的脚步记录了一个又一个“从零到一”的故事。
时常有人问我,我所从事的这份事业有着怎样的魅力?在今年全球首架C919实现商业运营之时,我感受到了。
清晨的航班,从候机厅到坐摆渡车,人们一路上都在讨论着C919,“就在前面”“出现了”“国产的”“我们自己研制的大飞机”“哇,这就是我们的C919,好漂亮啊!”从摆渡车下来后的人们,也几乎没有一人着急登飞机,大家三三两两地合影互拍……因为一架飞机,清晨的停机坪被最为朴素的爱国热情、对大国重器的期许之情所感染着,骄傲、幸福、满满的笑意出现在每个人的脸上,那一刻,我的耳边不时回荡起总书记的话语,这是——“承载着国家意志、民族梦想、人民期盼的大飞机梦!”
锻造强国之翼的路上,从零到一,没有捷径,但有梦想和坚持的力量。我是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王心怡,奋斗有我,为梦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