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中国商飞官网 | 手机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5年9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你们是AI的未来,AI也是你们的未来
现场直击华为全联接大会带来的行业智能化变革
□ 欧阳书瑾 文/摄

9月18日至20日,第十届华为全联接大会在上海世博展览中心成功举办。会上,华为宣布HarmonyOS 5终端设备数量已突破1700万台,鸿蒙生态全速进击发展,AI全场景体验全面升级,并正式启动“天工计划”,未来将投入10亿元资金与资源,全面支持鸿蒙AI生态创新,携手开发者共同迈进鸿蒙AI新阶段,并系统展示了华为在AI云服务、大模型、算力基础设施与智能体等领域的最新进展。

大会以“跃升行业智能化”为核心主题,重磅发布了全球领先的算力超节点与集群方案,提出行业智能化“ACT三步走”实施路径及九大行业解决方案,并宣布成立CANN(昇腾异构计算架构)技术指导委员会,进一步推动技术落地与生态共建。

华为终端云服务总裁朱勇刚表示,鸿蒙生态的快速成长,是中国科技产业协同创新的一次集体冲锋。华为与伙伴、开发者一起,把不可能变为现实。鸿蒙不仅通过分布式能力实现全场景互联,更从系统底层融入原生AI支持。朱勇刚呼吁更多伙伴和开发者拥抱鸿蒙、拥抱AI,也欢迎校园开发者和大学生加入,共创鸿蒙AI,“你们是AI的未来,AI也是你们的未来”。

大会设立了“创新数智化展区”,涵盖智慧城市、政务、金融、交通、制造、医疗等十多个行业领域,集中呈现华为在计算、存储、通信、数字能源等方面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展馆二楼特别设置“生态展区”,包括华为云、智能协作、开发者小镇等板块,通过实际案例与互动体验,让参会者直观感受技术赋能行业的实际价值。在“鲲鹏”“昇腾”“华为云”和“鸿蒙”四大技术岛,开发者可参与实践工作坊,深入理解华为全栈技术能力。

应对系统性挑战,必须生态合作

在迈向“自然生态”可持续目标的同时,华为致力于构建一个开放、协同的“技术生态”。9月16日,华为发布《智能世界2035》报告,展望未来10年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教育、医疗、制造等行业的变革影响,强调单一企业难以应对系统性挑战,必须通过生态合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华为始终坚持“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的愿景,积极推进开源战略,已开源OpenGauss数据库、昇腾AI架构等多个核心项目,并与Linux基金会、GitCode等社区深度合作,为开发者提供更加便捷的资源与服务支持。

在20日的主题演讲中,多位演讲嘉宾深入介绍了鸿蒙系统、昇腾AI、鲲鹏计算平台及Versatile智能体等产品,强调其不仅服务于开发者,也广泛覆盖普通用户场景。华为也承诺将持续投入资源加强人工智能与基础设施领域的人才培养。Linux基金会、AI和基础设施执行主席傅兰石指出,开源与闭源AI模型的表现差距正逐渐缩小,并以OpenAI公开权重模型为例,强调开源社区建设的重要性。

华为通过本次大会再次明确其推动开源开放、共建万物互联智能世界的战略决心,并号召客户、伙伴与开发者共同参与这一进程。

“软硬兼施”推AI

华为在“创新数智化展区”集中呈现了AI在智能城市管理、机器人、医疗等多领域的应用成果。其中,一款具备视觉识别能力的智能分拣与搬运人形机器人尤为引人注目。其机械臂搭载双高精度摄像头,可实时进行物体识别与定位操作。旁边还陈列了两台小型机器人,其外观设计酷似《星球大战:陨落武士团》中的BD-1机器人,尽管具体功能尚未公开,但其精巧的结构显示出它们在辅助操作或环境感知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

除硬件设备外,软件系统同样展现出AI技术的广泛应用。笔者看到,在“智慧政府与公共事业”区块,智能气象预报系统通过引入大量历史数据并结合神经网络算法,对关键气象参数进行建模与统计归纳,实现了比传统偏微分方法更高效、准确的预报能力。不过,该系统目前仍高度依赖卫星数据,在观测精度与更新频率受限的情况下,尚未实现百米级精度与分钟级更新的预报目标。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服务广大开发者和企业,华为与GitCode开源社区深度合作,共同构建适应AI时代的协同开发平台。GitCode聚合了GitHub与HuggingFace的核心优势,不仅提供代码托管、模型共享和项目协作功能,还支持文献检索与模型云端开发,为开发者提供免费、便捷的一站式资源与环境。该平台目前已托管超过400万个项目,并吸引了逾700万注册用户,正在成为推动行业智能化转型的重要开源力量。

然而,此类应用亦面临挑战,尤其在模型平滑算法的处理上需极为谨慎——过度平滑易掩盖关键细节,而精度不足则可能影响预报有效性,因此必须在算法设计中做到“精打细算”。

构建具有领域强化能力的智能体

华为推出的Versatile智能体平台,为企业在专业场景中快速定制专属AI助手提供了可能。该平台支持构建具有领域强化能力的智能体,例如在飞机研制中可用于多目标优化、供应链协调、故障预测等任务,从而在资源调度、运营管理等方面实现更深层次的自动化。正如《流浪地球2》中的MOSS系统一样,正确规划和引入此类企业级智能体,或将助力实现以往难以完成的高复杂度任务,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与工作质量,推动人类员工从“操作执行”向“智能规划”全面转型。

在万物互联与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当下,人类从“实践者”转向“规划者”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人工智能不再仅是辅助工具,而是逐步承担起大量实际操作与复杂计算任务,推动人类更专注于策略设计、系统优化与创新规划。

未来,人机深度协作将进一步深化,成为企业与社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动力。面对这一变革,个人与企业都需积极适应“规划者”这一新角色,不断提升智能协同能力,以更高效、更精准的方式推进产业发展与社会进步。华为等科技企业所构建的开放生态与智能平台,正为这一未来奠定坚实基础,赋能每一个组织与个体,携手迎接人机协同的新时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2517号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大道1919号 邮编:200126 电话:86-021-20888888 传真:86-021-68882919

使用帮助 | 网站使用条款和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