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昆岛,机场被山海环绕,加上热带季风,便造就了民航公认的气象保障“高难度考场”。如今,大飞机气象团队在这里用专业与坚守,为C909飞机在越南运营筑起安全屏障。
昆岛带来的挑战,从机场的先天条件便已显现。1829米长、30米宽的跑道如同海上丝带,东西两端直面海浪,南北两侧山脉盘踞,形成天然“风漏斗”。每年5到11月雨季,雷暴裹挟着短时强降雨频繁“突袭”,高温高湿的空气更让商载面临严峻考验。更棘手的是,这里既无航油补给支持,也缺乏助航灯光系统。在这样的运行环境下,团队在航班运行初期制定了“湿跑道不运行、顺风不起降、不执行夜航”的高运行标准。
C909在这里运行着通往河内与胡志明市的两条“黄金航线”,承载着中越民航合作的历史使命,也是中国商飞探索东南亚市场的重要一步。
面对近乎苛刻的挑战,试飞公司党委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火速组建精锐战队——包括我在内的两名气象工程师与1名机坪运行工程师,背上行囊奔赴昆岛前线。
昆岛机场周边气象数据稀少,又以对流降水为主。这类降水突发性、局地性强,降水时段、降水落区目前全球预报准确率不足30%,每一次预警几乎都是与天气的博弈。我们驻扎在海风呼啸的停机坪上,用双眼捕捉云团细微变化,用脚步丈量跑道每一寸湿滑。
每天凌晨5点,当昆岛还沉浸在夜色中,气象工程师的工作群已亮起微光。“零星小雨,道面湿润。”简短的实况信息如精准的情报,瞬间唤醒成都、越南多地的航线指挥中枢。而当气象工程师发出“注意,对流云团逼近”的预警时,整个保障体系立刻进入“战时状态”——签派员紧握电话,与塔台、越捷航空积极沟通,争分夺秒调整航班时刻;地勤人员协调机场快速组织乘客登机、装卸行李;机务人员目光如炬地扫视飞机关键部件,在每一个螺丝、接口处对起落架、发动机等核心部位进行二次检查,不放过任何潜在隐患……
在团队的紧密配合下——航班起飞30秒后暴雨倾盆而下;一天4次降水却实现零备降、零取消……这些数据背后,是气象团队与各岗位分秒必争的密切协作。
简陋的办公环境、候机楼旅客区的嘈杂声、不稳定的网络状态,这些不利因素从未动摇团队的信念,气象工程师们依然专注记录每一组气象数据。正是这种“迎难而上,知难而进”的坚守,让C909飞机在昆岛的每一次起落,都化作铿锵足音。
从河内、胡志明市到昆岛,C909正划过一道道航迹。与此同时,大飞机气象团队用智慧与汗水编织的安全网络,保障了更多航班准点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