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工业5.0”是欧盟委员会于2021年提出的新工业革命概念,也被称为“第五次工业革命”。其核心是可持续发展,代表了一种全新的工业理念,将社会福祉与生态保护纳入工业价值体系,突破了传统工业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局限,为世界各国探索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了重要参考。
欧盟“工业5.0”的诞生与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度调整密切相关。德国在2011年提出“工业4.0”概念,旨在通过智能制造提升生产效率,为欧洲工业转型指明了方向。但“工业4.0”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未能有效兼顾劳动者权益及生态保护,加剧了失业和环境问题。此外,新冠疫情带来巨大冲击,使全球价值链的脆弱性凸显。为应对上述挑战,欧盟在2021年发布白皮书《工业5.0:迈向可持续、以人为本和富有弹性的欧洲工业》,确定了“工业5.0”的基本理念。
欧盟“工业5.0”包括三大核心要素:以人为本、可持续性、富有弹性。以人为本是指将人的福祉作为工业生产的核心,让生产和技术适应人的需要,而非让人适应生产和技术的需要。可持续性是指工业要充分考虑地球的承载能力,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富有弹性是通过发展韧性更高的价值链和适应性更强的生产能力,提高工业生产的稳定性,使其更好抵御风险。自提出“工业5.0”以来,欧盟已推出多项举措。
绿色生产引领。欧盟“工业5.0”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倡导工业全流程环保,利用新兴技术降本增效,实现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欧盟发布《循环经济行动计划》,将循环经济理念贯穿产品全生命周期,推出《绿色协议产业计划》,加大对本土绿色产业扶持力度。2025年以来,欧盟密集出台多项政策法规,加快工业绿色转型。1月,欧盟正式通过了《包装和包装废弃物法规》,要求包装材料须满足严格的可回收性标准,到2030年减少5%的包装使用量,到2035年减少10%,到2040年减少15%。2月,欧盟发布《清洁工业协议》,计划投入1000亿欧元用于支持清洁制造业。4月,欧盟发布《2025—2030年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和能源标签工作计划》,将在未来5年对纺织、钢铁等产品制定实施生态设计要求。
人本关怀强化。欧盟“工业5.0”认为,人始终应处于生产过程的中心,工人不应被当作企业的“成本”,而应被视为“投资”。为此,欧盟先后发布《欧洲技能议程》和《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年)》,推动劳动力知识结构转型和数字素养提升。2024年欧盟通过《人工智能法案》,规定欧盟人工智能系统在设计、开发、部署和使用过程中,必须以人为本、尊重人权,由人类适当监控其运行。欧盟还加强了人机协作的数据和技术标准协调,将人的技能提升与机器智能优化相结合,通过人机协作将人类从高危重复劳动中解放,转而承担创新与决策职能,既保留“工业4.0”的效率优势,又尽量规避其“去人化”风险。
弹性体系构建。在传统工业模式中,生产和供应效率的提升往往会降低产业链供应链的弹性。为增强工业抗风险能力,欧盟“工业5.0”鼓励本土制造,采用柔性生产技术,实现价值链多元布局。如意大利“工业5.0”过渡计划将6.3亿欧元用于建设区域化生产网络,以降低对全球供应链的依赖。德国半导体公司英飞凌主导的研究项目“制造业中的人工智能引领可持续发展和工业5.0”,计划投入7000万欧元,联合53家机构,覆盖20个应用场景,优化供应链风险分析,增强生产灵活性。为提高关键供应链韧性,2024年欧盟批准《关键原材料法案》,为关键原材料的产能设定明确标准:10%在本地开采、40%在欧盟加工、25%来自回收材料。欧盟还设立共同市场应急工具,欧盟委员会有权强制要求成员国优先生产短缺商品。
科技融合驱动。欧盟“工业5.0”建议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与制造业数字化深度融合,加快数字化转型,从技术供给转向应用落地,推进新兴技术产业化。欧盟推出《数字服务法案》《数字市场法案》等法规,设立“数字欧洲”专项计划,拨款92亿欧元投资人工智能、超级计算、网络安全等领域。欧盟高度重视技术人才培养,其出台的《2030数字罗盘》认为,到2030年欧盟至少应有80%的成年人具备基本数字技能,在欧盟工作的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应达到2000万人。欧盟颁布的《数字教育行动计划(2021—2027)》支持成员国的教培系统适应数字时代发展与变化,培养兼具数字素养与跨学科技能的“新领”工人,为工业转型提供技术人才支撑。据《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