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三天,申城时晴时雨,却丝毫挡不住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的滚烫热度。展会门票早早一票难求,展区内更是摩肩擦踵,全城几乎每个人都在聊AI,用AI。7月26至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举行。笔者深入会场,探访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在这里聚集的原因。
▶ AI正重塑制造业
机器人能够像熟练工一样,连接飞机部件并扫描检查铆钉数量,识别外观并规划喷涂路径,多轴联动控制用量,这少不了AI与视觉识别技术的加持。这一AI应用只是制造业发展新趋势的一个缩影,AI不仅可以代替人进行重复性、危险性劳动,更可以完成人类完不成的任务。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可以看到,越来越多垂类大模型正投入实际生产应用。
在现场展示的一台工业织布设备上,星辰纺织智能体实时参与纺织生产全流程,且实现“边织边检”,秒速“纠错”,准时交付率高达99%,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其背后是中国电信自主研发国内领先、央企首个“全模态、全自研、全国产”的星辰大模型体系,包含50多个行业大模型和10多个内部大模型,实现了对社会千行百业的精准赋能。
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中国科学院孵化的“愚公”智慧矿山系统,助力海外采矿业提高效率,西门子氢能方案融合AI成一体化体系,和利时XMagital系统以三大理念赋能工业智能化,物道AI Dojo推动全场景工业AI落地,中信戴卡摩洛哥工厂成非洲首个 “灯塔工厂”,索辰物理AI风电平台优化风电效能,共促工业升级。
智慧城市方面,海峡经科的全国首个AI数据源无硬件依赖系统融合多源数据预测内涝;中国移动用AI助力高标准农田精准播种,感知气候并预防自然灾害,实现智能收割与测产、智能灌溉施肥;中国铁塔 “经纬大模型” 提升空间治理精度;微链道爱DaoAI World天眼系统赋能多场景智慧管理;中国气象局人工智能气象模型提供精准预报。
垂类模型也琳琅满目,有中煤科工的煤科卫士ChinamjGPT大模型、国家电网的光明电力大模型、中国移动的九天大模型、中国铁塔的经纬大模型、宝信软件的宝联登工业大模型、斑马智行的斑马元神AI智舱大模型等。
▶ 可用、可玩、可亲近、可体验
华为带来镇馆之宝,昇腾384超节点首次亮相,一面墙16个机柜,展现了中国软硬件一体化最强的实力。如今,AI应用已经在超半数的重点行业“开花结果”,让人感受到生机盎然的产业热忱与勃勃生机。
聊天、绘画、办公、家居、教育、医疗、金融、电力、智能座舱、营销广告、影视娱乐……应用场景令人眼花缭乱,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在展会上找不到的。AI加速赋能千行百业,从智能制造到智慧生活,落地场景日益丰富。各款智能体走入平常百姓家,为我们的衣食住行带来了方方面面的便利。
人形机器人“十八金刚”使出十八般武艺,体验无人出租与无人巴士,看低空无人机编队秀,飞碟eVTOL起降,无人机消防与监测,感受空地一体化出行的未来感,诸多“黑科技”亮相大会。应用产品走进大众生活,可用、可玩、可亲近、可体验,这也是人工智能大会越来越出圈的原因。
▶ 创新与City Walk的融合
本次大会的另一亮点是“走出展馆”,让城市成为AI主场。透过生活图景,感知AI第一现场。笔者打卡了五大主题线路之一的“AI+城市映像”City Walk,随团走进民生现代美术馆,漫步豫园城市街区,体验AI重构感官交互,探寻AI在艺术、空间等不同维度的交汇路径。
当AI遇见艺术,擦出的火花有多绚烂?第一站,来到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一场名为“提视造境:国际人工智能艺术文献展”的展览,是一次关于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机器合作共生、角力博弈的创作实践展示,也是一场面向公众与未来的艺术生成实验。
第二站,走进百年文化地标豫园,看凝晖路的灯笼映现出国创动画里的极乐坊,睹九曲桥的涟漪倒映出主角人物的倒影,听新国风音乐让古园心跳接入电子脉冲,惊叹豫园在汹涌的人潮中经历一场史无前例的“次元裂变”。科技赋能让豫园场景和次元融合更添奇幻色彩,形成“古典园林+ACG次元”双重震撼。
作为大会在“产业生态外环”上的关键实践,WAIC City Walk以“步入城市”回应“走向未来”。城市不是技术的背景板,而是人工智能最真实、最复杂、也最有生命力的实践舞台。未来,人工智能将进一步激活文旅视听产业的无限可能,推动全球文旅行业迈向更智能、更沉浸、更具文化温度的新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