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空客在2025空客峰会上披露了下一代窄体机项目(NGSA)的技术框架与战略规划。这款旨在取代现役A320neo系列的新机型,将于10~15年后投入使用。何时替换这款与波音737MAX竞争的行业最畅销机型,是空客CEO傅里在第三个任期内面临的关键决策之一。
革新力度仍存变数
傅里在峰会中强调,新机型的燃油效率将提升20%~30%,并具备100%使用可持续航空燃料(SAF)的能力,其技术突破将重新定义未来20年的航空市场竞争格局。
新一代飞机的技术路线图主要聚焦于多项颠覆性创新。其核心动力系统可能将采用空客与CFM国际联合研发的开放式风扇发动机(RISE),通过取消传统发动机的外壳大幅提升效率。与此同时,代号“明日之翼”的折叠式超长机翼项目也取得关键进展,通过使用轻量化复合材料和智能折叠设计,翼展可扩展至传统机型的1.5倍,显著提升气动性能的同时,也适配现有机场基础设施。
尽管技术蓝图逐渐清晰,但仍可以看出新机型的革新力度与时间表存在许多变数。3月24日,傅里称这款飞机将是“改进式”而非“革命性”的改进。然而就在次日举行的峰会上,傅里又称对CFM国际的RISE项目兴趣浓厚,直言该技术“比其他替代方案更具革命性”。
同时,波音未来项目负责人布鲁诺·菲舍菲在3月25日发表了对此项目的意见,声称“我们希望实现与当前机型的巨大差距,这不是渐进式改进,也不是简单优化”,“我们需要确保这些技术足够成熟,并且我们可以将设计押注在这些技术上,但目前我们还未达到这一阶段”。
计划月产量提升至100架
分析人士指出,空客对这些突破性技术的追求,表明其并不急于立即启动新项目,毕竟波音当前正受困于财务问题,而关键的机翼和发动机技术仍在形成阶段。
傅里去年曾表示,空客将在本年代末期启动新飞机项目,而多数分析师估计此后需要约7年时间才能推向市场。毕竟,RISE的噪音控制需通过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严格认证,折叠机翼的耐久性测试也尚未完成万次起降模拟,而供应链改造更是面临严峻挑战。
据外媒披露,空客计划将新机型的月产量大幅提升至100架(现A320neo月产约50架)。为达成这个目标,空客已要求复合材料供应商预备每月100架部件的产能,碳纤维增强塑料使用率将提升至机身结构的60%,同时引入AI驱动的铺层机器人,使机翼生产成本降低40%。
值得一提的是,波音虽受737MAX危机和财务压力困扰,但其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的“超高效飞机”项目同样也瞄准30%的减排目标,并也计划月产100架。这场跨越太平洋的技术竞赛正推动整个产业链加速变革。
效率与商业可行性有待平衡
另一方面,在氢动力飞机领域,空客承认需更多技术沉淀。因技术发展速度低于预期,原定于2035年推出的氢动力商用飞机已推迟5~10年。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空客下一代窄体机的研发正面临一系列战略约束。首先,窄体机占据全球机队70%的市场份额,这使得空客的技术选择将牵动万亿级产业链。现役A320neo系列飞机尚有6000多架未交付,这使得其替代产品需要在效率突破与商业可行性之间实现平衡。
此外,欧盟“Fit for 55”法案规定2030年后新飞机必须兼容100%SAF,这迫使制造商将环保指标纳入核心设计。而航司对运营成本高度敏感,这要求技术的创新必须带来可量化的燃油节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