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中国商飞官网 | 手机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味外之味
——读黄景仁《两当轩集》
□ 潘玉毅

黄景仁,字仲则,江苏武进人,是清朝乾嘉年间很有才气的一位诗人。他学贯古今,诗歌博采众家之长,以其情思悲苦,又豪宕高迈,给人“似奇实正,似曲实直”的感觉。他的诗奇句精思,能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掘出美来;又以我融物、以物言我,使得物我相融、浑然一体,是清代诗人的杰出代表。时人张维屏称其诗“有味外之味,故咀之而不厌也;有音外之音,故聆之而愈长也”,可谓是深得其诗歌精髓。

熟读《两当轩集》会发现,黄仲则的诗富于变化,呈现出抑扬、伤惘、灵动、沉挚多种样貌。此处单讲其诗的“抑”与“扬”。

在同时代的诗人眼中,黄仲则以“不主故常”“好作幽苦语”著称。因着敏感性和预见性,他对“康乾盛世”繁华外表下的社会顽疾独有见地,故其诗所写虽为个人愁惨,却负载了一个时代的悲恸。严迪昌先生曾称赞他:“这个如同横破夜天,倏忽流逝的彗星般的早熟天才,实乃是一个封建末世鸣奏哀曲的卓特歌手。”著名作家郁达夫更以黄仲则的身世为题写作《采石矶》用以自况,并在《关于黄景仁》一文中赞誉道:“要想在乾、嘉两代诗人之中,求一些语语沉痛、字字辛酸的真正具有诗人气质的诗,自然非黄仲则莫属了。”

作为黄庭坚的后人,黄仲则写诗尽得“江西诗派”一祖三宗的精髓,不但重视文字的推敲技巧,还发展了沉郁顿挫的诗风。“所谓沉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凡交情之冷淡,身世之飘零,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黄仲则最擅长的便是以“哀笔写乐景”,他的辛酸和沉痛、落寞和悲慨在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悲秋心绪。秋上心头是一个愁字,所谓秋思,即愁思;所谓秋气,即愁气。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悲秋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黄仲则的四首《都门秋思》把这种悲写到了极致,“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寄语绕枝乌鹊道,天寒休傍最高枝”,未见一丝刻意的渲染,但萧瑟、孤独的意境已经悄悄将人笼罩,也难怪时人会说:“仲则秋声也。如霁晓孤吹,如霜夜闻钟。”同时,他的悲秋还有另一重含义,即悲一个时代之“秋”。“忧患潜从物外知”(《癸巳除夕偶成》其一)“我意先秋感摇落”(《晚眺》),黄仲则如秋虫的应时而鸣,率先发出了时代的哀声。

二是孤愤之情。这股孤高的怨愤之情不是流于言表,而是随着诗人的才华一起被压抑在诗的更深层次,无法宣泄。也正为此,他的诗入韵沉雄,底蕴丰厚。“风蓬飘尽悲歌气,泥絮沾来薄幸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杂感》)“搴帏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别老母》),黄仲则的孤愤之情贯穿始终,他短暂而潦倒的一生,对自己空有一身才华而无处施展、为人子而不能尽孝的不遇、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此时有子不如无”一句,更给人以刻骨的沉痛、辛酸。同时,他的诗缘事而发、因叙生感、因感生议,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如“我曹生世良幸耳,太平之日为饿民”(《朝来》)之句,表现出有风骨的文人对于“盛世百姓苦”的愤慨。又如“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癸巳除夕偶成》其一)、“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都门秋思》其三)句,凸显了飘零年代的文人之轻。悲歌慷慨,抒尽胸中孤愤之气。

三是思乡情结。在黄仲则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孤雁、蝉鸣、鹧鸪声等等的乡思意象,或直陈乡关之思,或预想自身遭际,时时处处弥漫着感伤、凄婉、幽怨的气息。这些意象相互交织,更显其诗歌的苍凉和落寞。在中国人心中,“夫士重迁,恋慕坟墓,贤不肖之所同也”。而黄仲则为谋两餐一宿,质衣买舟,漂泊四方,结果高才失意,不为当权者所重用,故心生有归隐之意,渴望与慈母、故交相伴,得到情感上的慰藉。但现实弄人,偏偏不能使他如愿以偿,不得不为五斗米折腰,于是,心中的思乡情结在诗中表现得更为浓郁了。

当然,“抑”不是黄仲则诗歌的全部,甚至刚好相反,在黄仲则笔下那些郁勃不平的感慨中,暗藏着“汹涌磅礴”。其诗中常见书剑、鱼龙、鹰、鹤等物象,表达了旧时文人的“入世之愿”和“不平之鸣”,如“鱼龙一以啸,涛声震空壁”(《明州客夜怀味辛稚存却寄》)之句,反映出他的凌云壮志和高蹈情怀。寥寥数笔,昂扬之气便跃然纸上,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

他还在诗中高唱:“男儿作健向沙场,自爱登台不望乡。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少年行·男儿作向健》)“宝马不恋粟,男儿重横行。”(《写怀示友人》)意极俊朗,大抵是说自己渴望像古代的英雄一样驰骋沙场,为国效力,豪迈之情溢于言表。这类诗歌表达了诗人的济世情怀,笔力遒劲有力,风格豪迈振拔,充满了雄宕之气。又如“昔年作健臂而走,一挥飞破长天青。仰天大笑缨索绝,毰毸斗大盘高城。”(《题马氏斋头秋鹰图》)借雄鹰之态,抒发自己胸中豪情,物我互衬,相得益彰。

但黄仲则诗歌的豪放俊爽并非与生俱来,他在《将之京师杂别》中曾说:“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由此可知他是在有意识地炼气,谋作凌云健笔。而且,黄仲则的诗歌前后承接波澜跌宕,极尽变化之能,因而更显其大气。

事实上,相较于律诗与绝句,黄仲则的古风写得更好,有李太白的遗风。譬如前后《观潮》,运笔酣畅、意气飞扬,深得袁枚等人的赞叹。又如《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楼醉中作歌》一诗,由“红霞一片海上来,照我楼上华筵开”起笔,到“请将诗卷掷江水,定不与江东向流”落幕,豪情形于外,突破了当时格调、“肌理”之说的拘囿,有直追太白之势。据《清史列传·黄景仁传》记载,写此诗时仲则“著白袷,立日影中,顷刻成数百言,遍示坐客,咸辍笔”;诗一出,八府士子争相传抄,曾使得小县城一日纸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2517号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大道1919号 邮编:200126 电话:86-021-20888888 传真:86-021-68882919

使用帮助 | 网站使用条款和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