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中国商飞官网 | 手机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4年10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外实业家传
刘鸿生:“作为中国的实业家,我真正感到骄傲”
据《学习时报》

编者按:

刘鸿生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著名的实业家。因其开办的煤炭、火柴、毛纺、水泥等产业皆属行业翘楚,又因其毕生致力于实现企业“托拉斯帝国”的梦想,开办产业之多、涉足领域之广,实业界鲜有出其右者,故又被誉为“企业大王”。

刘鸿生(1888—1956年),祖籍浙江省定海县,出生于上海。其父刘贤喜曾做过轮船买办,颇有积蓄。刘鸿生7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家道中落。1905年刘鸿生考入圣约翰大学,次年辍学。其后的两年里,他先后在租界工部局担任教员和翻译,1909年凭借上海宁波同乡会会长周仰山等人的介绍,进入英商上海开平矿务局做推销员,由于推销煤斤很得力,深得英国人赏识。后来,刘鸿生创办自己的苏州鸿生火柴厂、福泰煤号和上海水泥厂。从此以后,他投身实业的热情一发不可收拾,一座座工厂、一家家企业拔地而起:1926年创办中华煤球厂,1927年成立中华码头股份有限公司和大华保险公司,1929年开办华丰搪瓷厂和章华毛纺厂,1930年合组建立大中华火柴公司,1931年组建华东煤矿公司、中国企业银行和隶属于大中华火柴公司的东沟梗片厂。早期实业活动中,刘鸿生最得意的就是创办火柴厂,1934年成为全国火柴业的魁首。刘鸿生倡导火柴业联营,牵头创立中华全国火柴产销联营社,声名大噪。

1930年代初,刘鸿生出任国营轮船招商局总经理,负责改革轮船招商局。在他兢兢业业地努力下,轮船招商局转亏为盈,并为国家争回了一部分沿海航权。1937年上海淞沪会战爆发后,刘鸿生不惜生命和产业的危险,顶着日本军部的软硬兼施和威逼利诱,坚决拒绝“合作”,反而利用包括与德国商人的密切关系,穷尽可能将其在上海的产业撤出,随国民政府迁往后方。刘鸿生在西南、西北等敌后地区创设了包括火柴、毛纺、水泥等在内的一系列工厂企业。刘鸿生在大后方的土地上,依靠自身的办厂经验,既实践着他的实业抱负,也为全民族抗战提供经济支持。

抗战结束后,刘鸿生带着创办实业的梦想返回上海。返沪之后,刘鸿生极力维持和扩大刘家工厂的生产经营。然而,官僚资本的排挤,金圆券改革失败后对刘家的大幅勒索,使得刘鸿生“对国民党政权逐渐失去信心”。

人民解放军进驻上海时,刘鸿生在香港。在香港的半年时间里,刘鸿生审慎地进行着观察、思考与选择。此间,身处上海的家人不断写信告知刘鸿生解放军到来后,上海各方面的发展情况。新政府的爱国、朴素、讲道理、廉洁、埋头苦干、讲求实际,都给刘鸿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各方面的信息和劝说打动了这位企业家的心。在反复权衡利弊之后,刘鸿生终于在1949年10月底作出决定,重返大陆,在新中国追求实业梦想。

新中国成立初期,选择留在大陆的工商企业家并不很多,而在留下来的企业家中,刘鸿生属于元老级人物。鉴于刘鸿生的声望和影响,他的返回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他还在北京受到了周恩来的接见。周恩来就中国未来如何发展实业征求刘鸿生的意见,并鼓励他拓展和壮大企业。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开始。为支持前线如火如荼的战事,1950年12月8日,刘鸿生将刘氏企业西北羊毛整理厂出品的纯羊毛衫1000件捐献给国家,供前方战士御寒,并在每一件的口袋中都装上给志愿军战士的慰问信。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号召,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捐献飞机大炮的运动。刘鸿生受到前线捷报的极大鼓舞,又很快在工商界中带头表态,捐献飞机大炮,并且号召刘氏企业竭尽所能,在捐献中做出最大的努力。

这期间,刘鸿生的企业发展很快。章华毛纺公司生产的毛呢制服结实耐用,适应高寒气候,开始受到青睐。1953年,章华毛纺厂的呢绒在政府贸易部门的扶助下走出国门,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了应有的地位。刘鸿生曾下苦功研究过毛纺工业各个生产环节的关键性问题,得到了“毛纺迷”的称号。1953年12月,12万米高级呢绒,标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制造”的金字商标,进入国际市场,受到国外顾客欢迎。刘鸿生笑逐颜开地说,“作为中国的实业家,我真正感到骄傲。党和政府替我实现了几十年没有实现的心愿,我真正受到鼓舞!”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2517号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大道1919号 邮编:200126 电话:86-021-20888888 传真:86-021-68882919

使用帮助 | 网站使用条款和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