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提出,到“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令人耳目一新的词汇“新质生产力”近来持续引发社会热议。
大飞机事业一直与高科技、高端制造紧密相连。如何助推新质生产力持续“上新”,增添大飞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近日,一场圆桌讨论在上飞公司科研人员之间展开,大家从各自业务出发,探讨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和实践。
航空大模型实验室技术专家余卓:
着力开发航空行业专属大模型
我国民用航空产业市场巨大,未来具有巨大商业潜力,结合飞机具有百万级零件、千万级设计要素、业务域数据及知识量庞大这一典型特点,要打造一个行业专注、数据专有、价值专项的航空大模型,从而为上飞公司提供安全、订制、独享、生长的智能化服务。
目前人工智能技术高速发展,计算机认知能力得到巨大提升,机器学习取得巨大成功。大飞机制造有海量的数据、丰富的知识库和各种典型的应用场景,要着力开发航空行业专属大模型,将航空行业数据、知识、模型与大模型融合,实现工业知识整合分析以辅助决策,进而提升航空制造业的全局优化协作水平。例如,构建装配大纲大模型为结构装配AO场景提供辅助,构建数字飞机大模型实现飞机架次数据、FRR信息、进度情况快速查询,开发人力资源大模型快速检索公司规章制度文件、员工信息名单。
装配工装技术副总师郝卫昭:
推动工装设计效率提升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标志是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原来画一幅优美的画需要专业人士花费很久时间,有了人工智能,现在可以1分钟内生成符合要求的画。如果这种能力可以移植到工装设计上,那带来的变化不可估量。
我所在的团队目前正在着手开展一项辅助设计的智能工具DESIGN-GPT研究,希望能够借此推动工装设计的效率提升。通过智能工具DESIGN-GPT,首先可以让产线建设周期明显缩短,其次设计人才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发挥,避免了当前大量重复性的繁杂绘图。
科技管理人员程沐阳:
要为新质生产力厚植创新土壤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好的坚守。近年来上飞公司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布了“科改十六条”,通过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建设科改试验区、探索科创实体孵化、提升科研奖励水平等举措强化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充分激发了科技人才创新活力,不断构建起高质量创新生态。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上飞公司要持续厚植创新土壤,着力打通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痛点、堵点、卡点,将最新的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大飞机产业中,推动新质生产力对大飞机事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强劲推力。
先进设备工程技术副总师邢宏文:
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在大飞机总装制造的全过程,各种先进制造技术已经实现广泛应用,机器人自动钻铆、一键智能对接,为大飞机总装制造赋予了新内涵,带来了新突破、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我们创新性打造的机器人示范线,经过几年的迭代优化,在技术能力、在管理组织上都做好了准备,今年将投入型号生产,具有多机器人协同、柔性化等特点,以壁板对接自动化钻铆为例,预计效率至少能提高2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