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飞官网 | 手机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第02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23年11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两翼齐飞
——上海商用航空百年追梦路

1200,

这是1929年上海第一条航线开通运营后一年的载客人次。

1.2亿,

这是2019年上海虹桥和浦东两大机场的旅客运输人次。

0,

1949年解放时上海没有一架可用的运输飞机。

29,

这是1951年当时的民航上海机身修理厂(今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前身)连同民航各地修理队,从龙华机场“两航”遗留的器材和已经停飞的残破飞机中修复出来的飞机架数。

800,

这是2023年中国东方航空机队架数,其中包括2架C919大型客机和17架ARJ21飞机。9月,东航向中国商飞增订100架C919大型客机。同年,ARJ21交付也已超过百架,并开始了在海外的运营。

百年飞越,上海从东方大港,跃升为国际一流航空枢纽和国际航运中心。

飞越百年,中国民航运输业和民用航空工业,也在上海这片风云涌动的天空上,留下了从同源发轫,到双轨前行,再到并轨交融、携手腾飞的奇妙航迹.....

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值此首届上海商用航展开幕之际,回溯历史,定位当下,资鉴未来。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暗夜中的探索

一、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地区的民航运输业和航空制造业开始起步

1.1921年6月,虹桥机场初建,但“扼于经费不足”,仅建成一条土质飞机跑道,未能正式通航。

2.1922年,原为北洋政府淞沪护军使署的龙华大操场被正式辟为机场。

3.1927年,上海虹桥航空工厂创建,先后仿制成功法国高德隆、英国爱弗罗等教练机,但未被采用。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日本侵略者炸毁了工厂。

二、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通过借助外国的力量,上海开始了与外埠的空中连接。

1.1929年7月,沪蓉航线上海到南京段在虹桥机场首先开航,一年内载客1200人次。

2.1929年10月,由中美合资合营的中国航空公司在龙华机场开航,首先开辟沪蓉(汉口、重庆、成都)、沪粤(香港、广州、河内)、沪平(北平)3条航线,到1936年航线总长度6721千米。抗日战争开始后,公司从上海搬到重庆。1949年时,拥有国内外航线27条,连接38个城市,航线总长45868千米,拥有C-47、C-4等运输机46架,员工4000人左右。国际航线有上海-厦门-马尼拉、上海-关岛-威克岛-中途岛-檀香山-旧金山等(见图1)。

3.1931年5月,由中德合资合营的欧亚航空公司在上海虹桥机场开航,先后开通上海-北平-满洲里,上海-兰州等航线,抗日战争开始后,公司从上海搬迁到西安再到昆明。1943年改为中央航空公司,最困难时只有一架飞机。1948年时,公司拥有员工2300多人,C-47、C-4运输机37架,航线26条,总长度33550千米。

4.1948年,龙华机场按照国际民航组织会议所规定的国际通航机场B级标准完成改建,不仅成为中国民用航空运输的枢纽机场,也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一个国际民航机场。

三、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也是我国航空教育和航空制造的重要基地

1.1931年2月,我国历史上第一家正规飞机制造工厂、成立于1918年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后改名为海军飞机制造处)从福州马尾搬迁到上海高昌庙江南造船所。在上海期间先后制造“江凤”号、“江鹤”号等双翼水上飞机。1937年搬迁到成都,后改组成为第八修理工厂。

2.1934年“航空技术会议”后,各高等院校开始设立航空工程系。1935年,上海交通大学在其机械学院自动工程组的汽车门之外,增设航空门。到1949年上海解放时,包括重庆分校在内,交大共培养航空毕业生约180人。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民航运输和民航工业的“两翼”新生

一、 担当民航飞机修理龙头,服务新中国民航事业创建

1.1950年9月1日,军委民航局上海办事处从“两航”员工中抽调人员,组成飞机修理队,对遗留在龙华机场的C-46、C-47飞机进行修复。1951年扩编为“军委民航局机械修理厂上海分厂”,后改称民航上海机身修理厂、民航第2修理厂。独立修理了C-47、C-46飞机13架(以“上海”号命名),又支持天津、广州、重庆、武汉等地的修理队在龙华机场修理了16架,使新中国的民航机队达到59架。

2.1960年后民航第2修理厂先后改名为民航上海飞机修理厂、民航102厂、国营521厂、空军13厂、5703厂、上海飞机制造厂等,为今天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前身(见图2)。曾维修了毛主席的专机伊尔-14等。

二、 连接华北、华南、中西部和西北部的华东民航运输龙头

1.1952年,中央军委、国务院做出《关于整编民用航空的决定》,民用航空实行政企分开,组建中国人民航空公司承担民航运输。同年8月23日,人民航空公司使用DC-3飞机开通上海-汉口-重庆航线。

2.1956年,伴随着伊尔-14等苏联飞机成为运输主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开辟航线数量达到最高,上海也开辟形成了四大航线:上海-合肥-徐州-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宜昌-重庆,上海-南京-武汉-西安-兰州,上海-杭州-南昌—广州。

3.1963年,中央决定扩建虹桥国际机场。1964年4月29日,一架巴基斯坦国际航空公司波音707抵达虹桥机场,开通了上海解放后的第一条国际航线(见图3)。

三、 上海担当华东地区民航事业的管理中心

1.1950年5月,上海(华东)民航办事处成立,1951年先后改为民航华东办事处、华东民航分局、华东民航管理处等。1958年改为民航上海管理局,下属山东省局、江苏省局、安徽、浙江、江西省局。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追赶喷气时代的慷慨序章

一、 上海民航运输开始拥抱喷气时代

1.1974年9月29日,中国民航使用波音707开辟北京-上海-大阪-东京国际航线。同时,日本航空公司使用DC-8开辟相同航线。上海民航运输开始面向世界、拥抱喷气时代。

二、 中国人自主研制的喷气客机从上海飞上蓝天

1.1970年8月,中央军委、国家计委向上海下达了大型客机的研制任务,代号“708工程”,飞机型号被命名为运10。来自全国20多家单位、600多人的708设计组在上海组建,熊焰为行政领导,马凤山为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空军上海飞机修理厂(5703厂)作为主机厂,第三机械工业部航空电器厂(今上海航空电器有限公司)负责起落架制造,上海第一汽车附件厂(今上海航空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发动机试制。1973年,设计组改为上海市“708”设计院,后改为上海市飞机设计研究所(今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2.1980年9月26日,运10飞机于在上海大场机场飞上蓝天。到1985年2月,共飞行121架次、164小时。其间,曾飞抵北京、哈尔滨、广州、昆明、合肥、郑州、乌鲁木齐、成都等多地,7次飞往拉萨(见图4)。

3.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运10总设计师马凤山被评为“新中国最美奋斗者”。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民航运输的腾空展翅和民航工业的艰难长征

一、上海民航运输腾空展翅

1.1987年,民航管理体制改革拉开大幕,按照政企分开原则,组建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等6家国家骨干航空公司。1988年6月25日,新组建后的民航华东管理局、中国东方航空公司、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在上海正式成立。

2.到1991年,上海虹桥机场已有通往国内41个大中城市的45条航线,构成了以上海虹桥机场为航空枢纽的辐射航线网络(见图5)。

3.1999年10月,上海浦东机场建成投入试运行,2000年8月正式开放使用,新中国第一次出现了“一市两场”的格局。

二、合作生产麦道飞机,艰难曲折中上海成为民用客机产业基地

1.1985年3月18日,上海航空工业公司、中国航空器材公司、美国麦道公司共同在北京签订协议,合作生产MD-82及其派生型飞机。1987年7月2日,中美合作生产的第一架MD-82飞机在上海大场机场试飞成功,同月交付中国北方航空公司。1994年10月18日,第35架MD-82飞机交付,中美合作生产MD-82飞机全面完成。麦道合作项目缩短了中国在航空技术和管理方面与世界航空工业先进水平的差距。

2.1999年10月3日,中美合作生产的MD-90-30干线飞机在大场机场成功首飞,机体国产化率达到70%。项目确立的上飞、成飞、西飞、沈飞各厂的总装、制造格局,持续至今。后因麦道公司被波音公司兼并,项目在合作生产2架飞机后终止。

三、 上海成为我国大型飞机适航审定中心和最前沿

1.1985年9月1日,民航局颁发《中国民用航空条例——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1987年5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条例》正式发布,这是国家法定适航管理工作的开始。马凤山带领的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技术团队参与了我国第一部适航标准的编制。

2.1989年8月24日,民航局上海航空器审定中心成立。2007年3月28日,中国民用航空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正式成立,主要承担运输类飞机(涡桨除外)适航审定工作。

二十一世纪: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的交融中构建民航与民机“两翼齐飞”的新发展格局

一、上海成为年运输量过亿的国际民航枢纽

1.2006年,上海机场集团旗下的浦东、虹桥两大国际机场全年完成旅客吞吐量4601.5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全球第三、国内居首。与上海通航的国内外城市169个,其中国际及地区94个。2019年,两大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22亿人次。

2.2007年,华东地区空中交通管理局完成一体化改革,承担了全国30%的客运航班和40%货运航班的运行指挥,域内日均飞行流量超过6000架次。虹桥机场完成“西起东落”的双跑道运行模式、浦东机场完成5条跑道运行,国际枢纽机场基本建成(见图6)。

3.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上海民航运输业也迎来主体多元化时期。1985年,我国第一家多元化投资的股份航空企业上海航空成立。2004年,我国首家民营资本独资航空企业春秋航空在上海成立。2006年,又一家民营资本航空企业上海吉祥航空在上海成立。

二、民用航空工业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不断取得历史突破

1.2002年,ARJ21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开始研制。这是我国首次完全按照国际适航标准自主研制的喷气客机。2008年11月28日,ARJ21在上海大场机场成功首飞。

2.2008年5月11日,作为我国大型客机项目实施主体同时也是我国民用飞机产业化主要载体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揭牌成立。原上海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上海飞机制造厂、上海飞机设计研究所等划归新成立的中国商飞。同年10月,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客户服务有限公司成立。2011年8月,上海《大飞机》杂志社成立。2012年9月,中国商飞民用飞机试飞中心成立。

3.2009年1月18日,作为我国大型客机发动机项目责任主体和总承制单位的中航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成立。2017年更名为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4.2012年3月,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与GE公司合资组建的昂际航电在上海成立,该公司为C919提供航电集成解决方案。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615所)承担C919驾驶舱显示系统等研制任务,上海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633所)承担C919客舱核心系统和娱乐系统等研制任务。

5.2014年12月30日,我国自主研制的ARJ21通过中国民航局适航审查,取得型号合格证。这是我国喷气客机取得的第一张型号合格证。中国民用航空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承担了ARJ21的主要审查任务。

6.2015年11月2日,首架C919大型客机在浦东总装厂房总装下线(见图7)。2017年5月5日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飞上蓝天。2022年9月29日,C919通过中国民航局适航审查,先后取得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等(见图8)。中国民用航空上海航空器适航审定中心承担了C919的主要审查任务。

三、东方航空全球首家运营C919,上海构建民航与民机“两翼齐飞”新发展格局

1.2016年6月28日,首架ARJ21飞机在其首家客户成都航空的首条航线上海——成都航线投入运营。2020年6月28日,3架ARJ21在浦东祝桥生产基地分别交付国航、东航、南航(见图9)。东航专门组建一二三航空专门运营ARJ21飞机,目前已经接受17架ARJ21飞机。这是上海所在的航空公司正式开始运营在上海研制的飞机,是上海商用航空发展的历史性标志。2022年,ARJ21飞机交付已超过100架。

2. 2022年12月9日,首架C919交付全球首家用户中国东方航空,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主流喷气干线客机在其诞生地上海进入世界主流航空公司。2023年5月28日,C919在上海首航(见图10)。

3. 2023年9月28日,作为C919的全球首家用户,中国东方航空再次与中国商飞签署购机协议,增订100架C919大型客机。这是C919大型客机收获迄今为止最大单笔订单,中国东航同时成为C919大型客机全球最大用户。中国商用航空在上海揭开了历史新篇章。

放大 缩小 默认
 
标题导航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12042517号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博大道1919号 邮编:200126 电话:86-021-20888888 传真:86-021-68882919

使用帮助 | 网站使用条款和隐私声明 |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23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