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配送是企业高效生产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一环。在上飞公司,“智能物流”日益成为推进型号发展的“必修课”。智能化转型升级、点对点精准配送、降低物料保障风险……一系列举措,助力实现智慧物流与航空制造业的高效融合。
打开生产与配套间的“总开关”
上飞公司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仓储物流业务过程涉及数以万计的物料、数百个供应商和几十个子过程。采供物流中心协同制造工程技术中心、5G工业创新中心、上航公司等,重点推动智能仓储平台的建设优化,合力推进MOM系统(生产运营管理平台)物流模块与WMS系统(仓储管理系统)对接及测试上线工作,联通上下游信息资源,整合计划源头,打造生产需求拉动的备料作业模式,提出“计划前置”概念,通过周计划拣选齐套、日计划线边配送的形式有序进行物料需求准备工作,彻底打开生产与配套间的“总开关”,也为后续推动物料的智能化精准化配送打好信息化基础。
自WMS系统正式上线以来,采供物流中心不断地调研一线物流需求,持续完善WMS系统功能模块,致力于实现物料配送全流程上线、全流程采集、全流程追溯。
引入超市开架式管理理念
一架飞机上需求量最大的是标准件,单机标准件需求量约占整机BOM(生产物料清单)零组件配送需求的80%以上,而该类物料价值普遍不高,拣选却颇为频繁,集件、配送等各环节都需花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成本。
对此,采供物流中心类比“超市”,引入线边“开架”的管理理念,即开放式自助领料。选取若干低值、易耗、尺寸小的标准件存于对应工位旁,物流人员定期对料柜进行补料,生产工人可按生产所需自行拿取,从根本上解决标准件高频出库的问题,有效缓解仓储拣选压力,提升需求响应速度与精准度。
2022年10月至今,采供物流中心联合多部门,以ARJ21部装车间221工位为试点陆续打通系统端、流程端、物料端、操作端,重点突破标准件开架问题。选取77项符合要求的标准件作为试点件,置于221工位旁所设的开架柜中,每项标准件放够产线生产2个月所需的量,工人按需拿取,物流人员定期巡视使用情况,若发现剩余量低于安全值时及时触发补料流程,始终确保线边开架柜中有料可供。该模式正逐步将向ARJ21项目其余工位及C919项目推广。
平均配送及时率达99.52%
有了基础数据与信息化平台的支持,解决了标准件的高频配送问题,其余物料的保障工作便可利用智能化元素进行解决。
所谓“精准配送”是指在精准的需求时间下把正确的物料配送至准确的地点。2023年,采供物流中心在前期申报的管理创新课题《基于MOM-WMS系统的飞机物料智能化精准配送管理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重点推动智能化精准配送方法的落地应用与推广。
采供物流中心还专门抽调部分员工成立了齐套配送组,负责需求计划的跟踪处理以及物料的齐套交接工作;由技术室负责打通AGV配送过程中的堵点,优化智能设备的功能与性能,体系室负责信息化功能完善,开发齐套管理模块精准监控每本发料单的流转状态,共同保障齐套配送概念的落实。截至目前,ARJ21项目日均在库备料4万多项,日均配送物料5000多项,部装AO齐套区已累计使用AGV配送16.14万本AO,平均配送及时率由2021年92.4%增长至99.52%,提高了配送效率,降低人工配送成本。
未来,采供物流中心将以更大的决心挖掘物流保障新动能、找准新需求、打造新模式、做好新供给,用精准配送的理念保障各项目踏稳批产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