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腊八就是年。在我的家乡湖北,腊八前后,人们便早早开始动手准备起过年的美食——绿豆糍粑、油炸丸子、炸豆腐泡、米酒、汤圆,还有各种腌制的腊肠、鱼肉、猪蹄等等。按照习俗,打糍粑、做豆腐、磨汤圆,这些可是全村的重大活动,需要乡邻之间互相帮忙完成。
我总忘不了村里相熟的婶子们挤在一间砖瓦房里打糍粑的场面,有的人烧火蒸糯米,有的人围着石臼捣米,喷香的糯米气味弥散在每一个角落。屋子里有家长里短聊天的声音,热水咕噜噜冒泡的声音,两根木舂相互碰撞的声音,好不热闹。
为了便于存放,油炸丸子、腊肠、腌制的鱼肉被串起来,挂在房顶、阳台,格外惹人眼。家家户户准备的,总是足够量的食物,但挂出的鱼肉越多,说明这家越富足。不管是风干的腌肉还是水缸里的糍粑,都能保存2-3个月,甚至更久。我常感叹传统风俗里蕴藏着智慧,不仅保存了食物的鲜美,也让美食成为了家的装饰,更添了些许年味儿。
今年春节,我准备留在外场驻地过年,离家一千多千米,虽然也能吃到这些食物,但无论怎么吃,都吃不出家里的味道来。
爸妈知道我馋虫闹心,安慰道:“你安心在单位工作,想吃啥,我们给你寄。”
“我要腊肠、腌鱼,多寄点糍粑,米酒寄过来容易碎,算了吧,喝不上了。那你们缺什么?我给你们买。”
我心里愧疚,也想给他们寄些吃的,但他们牙口不好,最终还是在网上给他们买了新衣。可到货后试穿才发现,给爸爸的新衣小了,给妈妈的新衣大了。
爸爸却开心极了,虽然衣服紧绷着爸爸的肚子,但他还是说“这衣服能穿,能穿”,说着原地转了两圈给视频另一头的我看。妈妈一直在唠叨:“我穿不了,退了吧,去年买了新衣服,不用那么多。”我拧不过,终究是把妈妈的新衣退了。
恍惚间,我疑惑,爸爸什么时候发胖圆了肚皮?妈妈又是什么时候瘦了?离家太久,我错过了他们多少重要的时刻呀!
外场已经是我的第二个家,来年带着爸妈过来看看,让他们知道留下她女儿的地方,书写着中国大飞机人的奋斗故事。